枣树

我拾荒养大弃婴,她成名后归来,身后跟着生母

我拾荒养大弃婴,她成名后归来,身后跟着生母。那年冬天特别冷。我推着破三轮车在垃圾堆里翻找,手指冻得像胡萝卜。就在废纸箱堆里,我听见了微弱的哭声。扒开一看,是个裹着薄毯子的女婴,小脸冻得发紫。毯子里塞着张纸条:“求好心人收留,生日腊月初八。”我把她裹进自己棉袄里

小雪 枣树 周明 生母 院里 2025-11-18 03:31  3

人生苦短,何以念归舟?淡然以生活,朝花夕拾书写自己的故事

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滑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光。我站在老屋的檐下,看邻居阿婆弯腰侍弄院角的海棠。她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银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动作轻缓得像怕惊醒了沉睡的时光。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她也是这样站在这里,送别远行的儿子——那时她眼里有泪,却仍笑着挥手,说

故事 人生苦短 枣树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书写 2025-11-15 15:13  2

故乡的色彩(散文)

山坡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一片绿色,那绿色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点点亮光。山坡上有高低错落的树木,枝繁叶茂,苍翠碧绿;有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的灌木丛,那些灌木丛叫不上名字,绿中透出些褐色;还有几块绿色的菜畦,是住在那的几户人家种下的。

故乡 色彩 枣树 散文 洛河 2025-10-31 17:52  3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读懂孩子成长的“自然法则”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最早由语言学家吕叔湘提出,后因教育专家叶圣陶多次引用并推崇,常被误认为是叶圣陶的观点。看似简单的比喻,却道破了教育的本质:若将教育比作生产,它从不是追求效率、批量复制的工业流水线——换设备、加人手就能提速;而是遵循规律、静待生长

工业 成长 农业 枣树 自然法则 2025-10-29 12:30  2

小时候,向往远方;长大后,家成了远方

对我而言,是家门口那班通往远方的绿皮火车。每当汽笛声从村口传来,我就会扔下手中的玩具,飞奔到院门口,痴痴地望着列车呼啸而过,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我要坐上它,去往大人们口中的“外面世界”。那时的我,总觉得家乡太小,小到装不下梦想。县城唯一的电影院、每年重复的庙

手机壁纸 枣树 绿皮火车 乡愁 余光中 2025-10-28 02:33  3

张学森的“山村情”

连日来,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佳县木头峪镇张于家畔村通村道路上堆积了不少从山上冲刷下来的土石,81岁的张学森抄起工具便和村民们一同投入清理工作。这位在村里扎根了一辈子的老人,如今虽已年过八旬,但为民干事的劲头丝毫未减,依旧是乡亲们口中“实实在在解民忧的老村长”。

玉米 枣树 煤油灯 畔村 张学森 2025-10-20 09:55  4

光阴沉淀、情如老玉

光阴如溪,缓缓流过七十年的河床,他们的身影倒映其中,不再湍急,却愈发清澈。他坐在藤椅里翻一本泛黄的诗集,她倚在门边修剪一盆将开的兰,无需言语,一个眼神掠过,便知对方心中正念着何年何月的春。这静谧,不是疏离,而是岁月酿出的默契,像山水画中那一片空灵的云,不着墨色

存折 枣树 昆曲 宣纸 荒原 2025-10-14 02:24  3

大平原(四百三十九)|最后的钟声(外一首)

最后的钟声(外一首)文/邹金栓枯树,挂铁钟的地方。早已盖起了一所混砖的红房子那铁钟也早已被河里的石头砸得粉碎这么多年了,会不会熔炉后,成为现代机械上的一颗生锈的螺丝钉那铛铛的钟声,仿佛穿越世纪的时空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还记得生产队长敲钟的样子,穿着补丁的衣服面色

田野 枣树 外一首 铁头 铛铛 2025-10-10 17:17  2